學習筆記:淨土大經解演義-上淨下空老法師講解
2011年1月29日 星期六
2011年1月28日 星期五
宋 介然
宋 介然
介然。明州鄞人(浙江鄞縣),受業學習於福泉山延壽寺,當時明智中立法師居住在南湖(浙江嘉興縣),介然於是追隨他學習天台教觀。北宋神宗元豐初年(西元一○七八年)開始專修淨土法門。三年期滿之後,告訴同修的人說:「念佛三昧,是往生極樂世界最重要的法門。」因此燃三根手指供佛,並發誓願建立十六觀堂,堂中設立西方三聖像,四周環繞著池塘蓮華。等到完工時,又燃三指,以報佛恩。
南宋高宗建炎四年(西元一一三○年)正月七日,金兵攻到了明州(浙江),寺院大眾都逃亡散去,只有介然不肯離開。後來金兵到了寺院,呵斥介然說:「難道你不怕死嗎?」介然說:「貧僧以一生的願力,建立這個觀堂,今天我已經老了,我不忍捨此離去,而只求自己的苟且生存。」金兵因此稱歎介然的義行,並告訴他說:「請你為我們到北地去,作十六觀堂,同時要以這樣的規格制度去建造。」然後強迫他向北方去。後來人們以他離開寺院那天為忌日,尊稱介然為『定慧尊者』,並立肖像於觀堂之側。(佛祖統紀)
宋 仲閔
宋 仲閔
仲閔。衢州人(浙江西安縣),受業學習於祥符寺,後來依止南文法師,以能言善辯著稱。北宋徽宗政和初年(西元一一一一年),回到故鄉,居住在浮石山,跟隨學習的人眾,突然聚集而來。他曾經說:「我座下弟子不及五百眾,不講大部經典。」因此他一生只講《金光明經》、(普門品)。等到將要入寂往生的那一天,集合大眾昇坐高堂,登師子座。才剛剛跏趺而坐,此時忽然見到銀臺從西方而來。仲閔說:「我平生解了第一義諦,願取金臺,今天何以不能如此!」然後閉目而往生。(佛祖統紀)
宋 若愚、則章
宋 若愚、則章
若愚。俗姓馬,浙江海鹽人。學習佛法於辯才元淨法師,居住在終南山龍井寺有很久一段時間。後來於湖州的仙潭,營造房舍,接待供養僧眾。建立無量壽佛閣,勸導僧俗大眾念佛,前來修行的大眾往往有數百人之多。前後三十年之間,凡是參與法會的諸位賢者,在臨命終時,多有祥瑞的感應,有人上奏若愚的崇高道行,皇上因此賜號為『法鑑』。
當時有一個名為釋則章的僧人,與若愚為友,一同修習淨土法門。則章往生後,若愚夢見神人告訴他說:「你的同學則章,證得普賢行願三昧,已經往生西方淨土,他正在極樂世界等待你。」若愚因此沐浴更衣,命令大眾一同誦《觀無量壽佛經》,自己則端身正坐靜默地聽大眾誦經。誦完之後,忽然說:「淨土已經現前,我將要往生了。」因此急速地書寫偈頌,然後往生。其偈頌說:
「本自無家可得歸,雲邊有路許誰知,溪光搖落西山月,正是仙潭夢斷時(仙潭指若愚本人)」。又說:「空裡千花羅網,夢中七寶蓮池,蹋得西歸路穩,更無一點狐疑。」當時為北宋欽宗靖康元年(西元一一二六年)九月,時年七十二歲。火化後,得舍利子數百粒。(佛祖統紀)
訂閱:
文章 (Atom)